高瓴亲自操刀,张磊送“鞋王”重返IPO

  发布时间:2025-07-05 18:17:22   作者:玩站小弟   我要评论
“在私有化5年后,一代“鞋王”百丽计划重返资本市场。”来源 | 投资家ID:touzijias)作者 | 林天鸣在私有化5年后,一代“鞋王”百丽计划重返资本市场。投资家网获悉,近日,百丽时尚集团正式向 。

“在私有化5年后,鞋王一代“鞋王”百丽计划重返资本市场。高瓴”

来源 | 投资家(ID:touzijias)

作者 | 林天鸣

在私有化5年后,亲自一代“鞋王”百丽计划重返资本市场。操刀

投资家网获悉,张磊近日,送重百丽时尚集团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鞋王拟主板挂牌上市,高瓴美银和摩根士丹利担任联席保荐人。亲自目前市场估计,操刀此次IPO规模约10亿美元。张磊

自2017年从港交所退出,送重到重整旗鼓再出发,鞋王在百丽返场IPO的高瓴背后,处处都有高瓴的亲自身影。倘若百丽本次能够顺利重回港交所,高瓴张磊无疑是最大赢家。

眼下,站在港交所大门口的百丽,已然是全新的百丽。

目前,百丽布局20个自有品牌及合作品牌,囊括女鞋、男鞋、服装、包配和童鞋等品类,覆盖大众、中端、中高端、高端市场。

截至2021年11月30日,百丽在中国共有9153家直营门店,遍布30个省份的337个城市以及香港和澳门。

鞋履品牌方面,目前百丽有12个自有品牌,包括BELLE、STACCATO、Joy Peace、TATA、73hours、TOOMANYSHOES等;3个代理品牌,包括BATA、Hush Puppies、Champion;以及分销Clarks和CAT 两个品牌。

服装品牌方面,除自有品牌Initial、分销CAT和Champion外,百丽还代理日本女装品牌MOUSSY和SLY。

疫情期间,百丽逆势走出“微笑曲线”。2021年双十一购物节期间,天猫上前五大最畅销时尚女鞋品牌中的四个品牌为百丽旗下品牌,即BELLE、STACCATO、TATA和BASTO;2021年618购物节期间,按直播销售额计算,抖音上五大最畅销时尚鞋履品牌均来自百丽。

营收方面,招股书显示,从截至2020年2月29日止年度到截至2021年2月28日止年度,百丽时尚的收入从201亿元增加8.1%至217亿元;净利润则从17亿元增加57.1%至26亿元。

而截至2021年11月30日止9个月,百丽的营收为176亿元,上年同期的营收为158.78亿元;净利润为30.35亿元,上年同期的净利润为28.29亿元。

从业务收入来看,鞋履收入占据较大比例。上述报告期内,百丽的鞋履业务收入为152.63亿元,占总收入的86.6%;服装类收入占比则为13.4%。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以2020年零售额计,百丽以11.2%的市场份额,位居中国时尚鞋履市场第一,相对于第二名的5.5%市场份额遥遥领先。由此可见,百丽仍是名副其实的“鞋王”。

截至IPO前夕,智者创业及Hillhouse HHBH分别持有Muse Holdings已发行总股本的46.36%及44.48%。Hillhouse HHBH由Hillhouse LP最终控制,而Hillhouse LP的独家投资管理人为Hillhouse Investment(高瓴)。

作为百丽的控股股东之一,高瓴旗下或将再添一个IPO项目。倘若百丽本次顺利登陆港交所,高瓴张磊无疑是背后的最大赢家。

追溯发现,百丽与港交所颇有渊源,早在2007年百丽已经成功登陆港交所。

百丽的前身是丽华鞋业,成立于1981年,早期从事鞋类产品贸易。自1991年起,开始鞋类产品订制和生产。

1992年,百丽创立了品牌BELLE在中国的业务。1998年,创立了品牌STACCATO。1999年,创立了品牌Teenmix在中国的业务。2003年,创立了品牌TATA。

2005年,百丽开始设立自有零售网络,延展至中国的鞋类零售业务,进入业务高速成长期。2006年,以零售额计算,百丽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女鞋零售商,被外界誉为“鞋王”。

2007年,百丽成功登陆港交所,上市后的百丽开启了大规模的并购活动。2008年,百丽完成了妙宝、美丽宝和森达业务的并购,2014年又完成了SKAP品牌的并购。

在大手笔并购推动下,百丽的规模节节攀升,公司市值也跟着水涨船高,从上市初期的510亿港元飙涨至巅峰时期的1500亿港元。

然而,自2014年起,百丽线下发展遇阻,线上转型失利,公司引以为傲的鞋类业务出现业绩大滑坡,连带公司整体财务表现持续衰退。

百丽年度报告显示,公司2016年净利润同比大幅下滑38.41%,2017年净利润同比减少18.09%,相比2012年几乎腰斩。

彼时,百丽曾试图对整个业务进行转型,但作为上市公司,转型可能会受到公开股票市场的压力影响,面对如此挑战的经营环境,百丽最终选择了私有化退市。

2017年,高瓴、鼎晖等牵头的财团完成对百丽的私有化,百丽从港交所撤销上市。私有化时,百丽市值约为530亿港元,与2007年上市之初的510亿港元不相上下。

在私有化后,基于私有化财团成员的经验和资源,百丽针对鞋类业务主要采取了五大举措,以优化运营及提升产出。

举措主要包括:第一、把品牌重新梳理定位,优化品牌组合,强调差异化;第二、在线上业务投入大量资源,包括电商平台与社交平台;第三、优化线下零售网络,重点发展购物中心渠道;第四、加快数字化转型,配合垂直一体化价值链,打造“订、补、迭”供应链模式;第五、探索智能制造和规模定制等创新能力和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最近几年,百丽对新兴品牌非常重视。2018年,百丽收购了73hours鞋履业务的控股股权。

此后,百丽又陆续完成了对高跟鞋品牌7or9、街头风服装品牌BEASTER、服装品牌白小T等品牌的少数股权投资。

百丽强调,这些投资在帮助它扩大时尚生态圈的同时,还可以与被投资品牌之间产生潜在协同效应。

就这样,百丽以11.2%的市场份额位居中国时尚鞋履市场第一,充分展现了“鞋王”的风采。也在高瓴等控股股东的亲自操刀下,重返港交所冲刺IPO。

实际上,高瓴对百丽的深远影响不止于此,在百丽重返港交所IPO之前,高瓴已成功主导百丽旗下业务分拆上市。

据悉,高瓴对私有化后的百丽进行了重新定位,首先将重点放在了运动服饰领域。数据显示,私有化前的百丽虽在女鞋市场占有率下滑,但运动鞋服却出现高增长。

彼时,百丽旗下定位为运动鞋服的,不仅在国内细分领率市占率第一,也稳居国内最大的运动鞋服零售商位置。

公开信息现实,滔搏是国内最大的阿迪、耐克经销商。此外,滔搏旗下还有彪马、匡威、北面、锐步、亚瑟士等诸多品牌的国内经销权,基本覆盖了主流国际运动鞋服品牌。

截至2019年2月28日,滔搏门店网络包含8343家直营门店以及1880家下游零售商经营的门店,覆盖国内30个省份268个城市,是国内覆盖范围最广的运动鞋服产品直营零售网络之一。如此优秀的滔搏,登陆资本市场似乎水到渠成。

2019年10月10日,在高瓴亲自操刀下,从百丽分拆出来并被重新赋能的滔搏正式登陆港交所,通过IPO募资约76亿港元。

根据滔搏的招股书,2017年至2019年,公司收入分别为216.903亿元、265.499亿元和325.644亿元,同期经调整年度利润分别为15.38亿元、18.10亿元、22.37亿元。

上市首日,滔搏发行价为8.5港元/股,收盘价报9.25港元/股,公司总市值达574亿港元,已经超过2017年百丽私有化时约530亿港元的总市值,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不过,2020年6月,由高瓴实控的百丽曾减持滔搏国际2.7亿股,套现约29亿港元。减持消息公布后,滔搏开盘大跌9%,最终收跌12.13%,当天市值蒸发86.8亿港元。

目前,滔搏的股价6港元出头,公司总市值接近400亿港元。高瓴在滔搏赴港IPO上的尝试,也算为百丽重返港股做好了铺垫。

其实,早在2017年百丽筹谋私有化退市时,就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百丽退市不是失败,而是会在分拆业务后重新上市。

因为,即使在退市前夕的2016年,百丽全年销售额仍达400多亿元,盈利24亿元,供应链完整、负债和存货也处于可控状态。

需要指出的是,彼时,百丽还是香港50只成分股之一,也是香港第一只内地企业的蓝筹股。

这些或许就是高瓴接盘百丽的直接原因。张磊曾在其所著的《价值》一书中,解释了投资百丽的初衷,“没有哪个失败的企业每年能有几十亿元的现金流。”

作为曾经叱咤风云的一代“鞋王”,百丽曾喊出一句响亮的口号:“凡是女人路过的地方,都要有百丽”。一年卖出6500万双鞋的百丽,确实有这个底气。

百丽自身搭建起来的大规模零售网络,已经形成线下流量入口以及全产业链实力。而高瓴掌握的优质资源及高超的资本运作能力,让百丽最终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

对于本次IPO融资用途,百丽表示将用于偿还短期银行贷款、进一步发展品牌和产品组合、投资技术举措以加速业务多个方面的数字化转型、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企业用途。

笔者注意到,截至2021年11月30日,百丽持有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1.13亿元,但其在2021年12月-2022年2月的银行借款达26亿港元,还款期限为一年以内。

不过,有高瓴亲自坐镇指挥,加上滔搏分拆上市的成功经验,百丽此番赴港IPO,仍然让外界充满期待。

  • Tag:

相关文章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