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保险日报:银保监会划定人身险产品90道红线,保险公司高管密集调整
近期,月日银保在总结2022年人身险产品日常监管、保险保险产品问题通报等工作基础上,日报人身银保监会汇总编制并下发了2023版人身险产品“负面清单”。划定红线
整体来看,险产2023版人身险产品“负面清单”共有90项违规行为“上榜”。品道相较2022年版人身险“负面清单”,公司高管今年又新增8条内容,密集涉及备受市场关注的调整增额终身寿险减保规则、投资收益假设、月日银保定价附加费用率假设,保险保险以及养老年金产品、日报人身慈善赠药等条款。划定红线
此前,险产银保监会曾表示,品道各险企应当严格对照历次通报内容和“负面清单”中的问题进行自查,对于其他公司产品核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引以为戒,及时变更、停售类似产品,已经造成不良影响的,要及时报告、认真整改,不能存有侥幸心理。
2023年伊始,保险业“走马换将”频频上演。
据统计,银保监会机关和银保监局本级两周内已发布涉及保险公司总部的14人次董监高任职资格批复公告。其中,两家头部互联网保险公司和三家财险公司“换帅”。此外,还有多家公司迎来“新掌门”,任职资格尚待批复。
银保监会月初发布公告,分别批复核准融通财险董事、总经理施强和太保产险总经理曾义的任职资格;浙江银保监局批复核准浙商保险总经理蒋照辉的任职资格。
随着我国保险业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步伐加快,外资保险巨头正持续加大在中国保险市场的布局力度。
去年以来,德国安顾、美国保德信、西班牙曼福再保险公司等多家国际知名保险公司通过收购股权、成立分公司、增资等方式加码中国保险市场。去年年底,安达保险实现了对华泰保险的完全控股,华泰保险集团由此成为国内第一家“中资”转“外资”的保险集团。与此同时,中德安联人寿保险有限公司获准更名为“安联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成为首家合资转外商独资的寿险公司。由此可见,尽管2022年保险行业增长承压,但对外资的吸引力却有增无减,彰显了国外投资者对我国保险市场的信心。
保险业对外开放并非朝夕之功,而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其成果源于各项政策举措渐次落地打下的扎实基础。2018年以来,监管部门先后三次出台了34条开放措施,大幅放宽市场准入标准,基本实现中外资业务范围一致,拓宽了重要金融领域的中外合作。目前,保险业外资股权比例限制已经全部取消,首家外资独资保险控股公司、外资独资人身险公司、外资独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等相继成立。
(责任编辑:焦点)
- 人工智能商业应用如何了?李彦宏:自动驾驶领域进展最明显
- 韩国向朝鲜提议举行会谈解决离散家属问题
- 调查显示:通胀导致约40%的美国消费者改变购物方式
- 山东德州:购房提取公积金无套数限制、京津冀鲁缴存人无户籍限制
- 为拿美国补贴 LG化学斥资30亿美元在美建电池正极材料工厂
- 今年上半年新增网络直播开播账号826万个
- 乐视回应靠版权和收租活着:《甄嬛传》占比不足5%,房租占6%
- 新势力半年报:蔚来营收最高,小鹏最好卖,理想“闷声赚钱”
- 美团尾盘跌幅扩大至10%,单日蒸发900亿市值
- 北京将扩大24小时核酸检测点覆盖面
- 多地违反“九不准”,层层加码!这些地方被曝光!
- 当华为Mate 50遇上iPhone 14
- 贵州茅台: 年内茅台酒含税销售收入已突破千亿元
- 高毅孙庆瑞:市场对于流动性变化会更加敏感 阶段性市场依然会有较高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