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险企披露前三季服务实体经济情况:精准提供资金支持 保障方向覆盖健康民生、新能源等多个领域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郑嘉意 北京报道
10月17-18日,险企新、披露以及3家A股上市保险公司相继发布公告,前季情况对前三季度服务实体经济情况进行披露。服务方向覆盖
公告显示,实体截至9月30日,经济精准健康中国人寿服务实体经济投资规模超过3.3万亿元;中国人保在服务绿色环保方面已投资服务国家战略合计超过1万亿元;中国平安综合运用保险资金、提供银行信贷及资产管理等金融资源,资金支持累计投入逾5.9万亿元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保险作为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保障在服务实体经济、民生提高机构资产配置效率方面的领域作用愈加凸显。一方面,险企新保险可加大普惠型保险产品供给等措施积极构筑实体经济的披露风险保障体系;另一方面,保险资金也可支持项目融资需求,前季情况服务实体经济。服务方向覆盖
银保监会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末,保险资金运用余额达到24.47万亿元。近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等9地银保监局都表示将持续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风险保障覆盖重点领域
中国人寿、中国人保以及中国平安3家A股上市保险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在关注业绩的同时将积极发挥保险保障功能、服务经济社会大局,保障方向已覆盖区域发展、社会治理、健康民生及新能源等多个领域。
例如,区域发展方面。中国人保表示,公司在服务乡村振兴方面,构建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稳定农业生产、支持乡村振兴,截至2022年9月30日,通过农业保险提供了1.64万亿元的风险保障;中国平安则已通过“三村工程”项目累计投入近500亿元资金帮扶乡村产业发展。
新能源方面。中国人保贯彻“双碳”战略,加强对绿色低碳领域的投融资服务,截至2022年9月30日,投资服务国家战略合计超过1万亿元;中国平安则依托综合金融优势,充分发挥绿色金融作用,2022年前三季度环境类可持续保险产品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约1105亿元。
民生健康方面。中国人保助推养老健康和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助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截至2022年9月30日,通过惠民保提供了20万亿元的风险保障;中国人寿则深度参与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已在全国承办200多个大病保险项目,覆盖近3.5亿人,长期护理保险覆盖2600多万人。
社会治理方面。中国人保“城市保”战略项目已为各级地方政府提供按需定制、灵活组合的风险解决方案,累计为社会治理方面提供25万亿元人民币的风险保障;中国人寿累计在25个省市落地84个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项目,面向新市民销售保险产品累计12款。
精准提供资金支持
保险资金运用周期长、资金链稳定,符合基础设施投资的资金需求,在支持与服务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银保监会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末,保险资金运用余额达到24.47万亿元。
近年来,保险资金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随着《关于保险资金投资公开募集基础设施证券投资基金有关事项的通知》等文件的出台,保险资金的使用方式进一步“解锁”,助力盘活基础设施存量资产,进一步发挥险资机构投资者的积极作用。
此前不久,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曹德云表示,保险资金在通过银行存款、购买债券股票等方式参与实体经济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的基础上,还通过保险资管产品对实体经济开展项目融资。“协会一直积极促进保险资管产品创新,建立产品创新实验室,推动险资参与基础设施公募REITs、特殊机会投资等领域的创新发展,拓宽产品服务实体经济渠道。”
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数据显示,2022年1月1日至8月31日,协会共登记债权投资计划、股权投资计划、保险私募基金340只,同比增加2.41%。其中债权投资计划316只,规模5751.44亿元;股权投资计划14只,规模434.85亿元,数量、规模同比分别增加180.00%、57.16%;保险私募基金10只,规模662.12亿元,数量、规模同比分别增加25.00%、16.16%。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保险资金通过股票、债券、股权等方式,服务实体经济直接融资规模18.88万亿元,占资金运用余额的81.27%。
中国人保表示,截至2022年9月30日,公司通过农业保险提供了1.64万亿元的风险保障;为超过1亿车险客户提供交通安全保障;通过惠民保提供了20万亿元的风险保障。
中国人寿表示,今年以来,公司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家重点区域投资力度,截至9月末,服务实体经济投资规模超过3.3万亿元,绿色投资规模超过4000亿元。
中国平安则表示,截至2022年9月末,公司综合运用保险资金、银行信贷及资产管理等金融资源,累计投入逾5.9万亿元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覆盖能源、交通、水利等重大基建项目,护航“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战略规划。
未来,中国人保表示,将加大各类股权、债权和另类投资力度,对接国家“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以及各级地方政府促进稳经济的重点投资领域;中国人寿称,将着力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产业金融等,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企业、“两新一重”、先进制造业的中长期资金支持力度;中国平安则表示,将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布局,在区域发展、碳中和与新能源、产业升级、科技投资方面增加配置。
“金融的天职和宗旨是服务实体经济,要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发展着力点,要为实体经济和国家重要战略、重大建设引入‘活水’,保驾护航。”中国平安董事长马明哲指出,“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以更加主动的态度应对各类风险隐患,切实维护经济金融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
监管层积极引导
推动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开放保险公司发行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近年来,银保监会多次推出改革措施,加大保险资金对实体经济的服务力度。
年内,银保监会就曾在《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支持城市建设和治理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指引》(下称《指引》)、《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管理规定》等多项文件中对规范保险业服务实体经济的具体场景、引导保险业服务实体经济的多样方式。
如《指导意见》就曾明确,保险业支持城市建设和治理要服务实体经济,立足城市比较优势,以服务小微企业、特色产业、新市民、城乡融合及科技创新为重点,增强城市发展动能。
《指引》则表示,加大对绿色发展的支持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内容,银行保险机构应当根据国家绿色低碳发展规划和相关政策,将更多金融资源投入到绿色低碳发展领域,切实提升绿色金融服务质效。在支持实体经济绿色发展的同时,银行保险机构也应重视自身的环境、社会和治理表现,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此外,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近日已有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等9地银保监局党表示将持续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如河北监管局表示,将聚焦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河北产业转型升级等重大战略,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上海监管局表示,将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引导金融回归本源,服务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需要。
(统筹:马春园)
(作者:郑嘉意 )
(责任编辑:娱乐)
- 德银为企业提供贷款以应对能源危机
- 新MacBook Air最大的变化是设计,而不是M2
- 一加10T将于8月3日在海外发布!国行版本随后就到?
- 说话用错时态了?拜登演讲时称自己“正身患癌症”,白宫急澄清
- 华为Mate X2折叠屏手机已从官方商城下架
- 西部策略:从2022年2季报看基金经理如何展望下半年
- 现任棋王卡尔森放弃卫冕 丁立人晋级国象世界冠军赛
- 你我不相识 却都爱海南
- 百度第三季度营收325亿元 经调整净利润同比增长16%
- 安徽利辛县新增3个高风险区、1个中风险区
- 国民信托参股嘉兴恩博投资 后者经营范围含实业投资等
- 马斯克收购Twitter案可能和解:马斯克或付高昂分手费“买教训”走人
- 押注美联储加息周期即将见顶 美元空头头寸升至一年多新高
- 持牌消金机构再迎融资潮,中原消金首发A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