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局更新疫情防控指南:停机坪作业人员满足这些条件无需穿“大白”!
今日,民航满足民航局发布了《运输航空公司、局更机坪机场疫情防控技术指南(第九版)》(下称“第九版”)。新疫
与上一版的情防疫情防控技术指南相比,《第九版》进一步细化了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南停其中特别单独提到:停机坪等露天场所作业的作业人员(除清洁、垃圾处理等航空器舱内作业人员外)以及低风险货物作业人员,条件在不接触入境人员(机组和旅客)或不进入客/货舱内,无需同时与其他高风险人员不混用休息室、大白卫生间等场所的民航满足情况下,无需穿戴防护服。局更机坪客/货舱外作业的新疫机务维修人员无需佩戴护目镜/面屏及穿戴防护服。
在此之前,情防第一财经曾报道,南停由于国内不少机场要求在停机坪接送飞机的机务穿着防护服连续工作数小时,已陆续有机务人员中暑晕倒,甚至被送进ICU抢救。
“大白”防护服原本是接触新冠患者的医务工作者的专用防护服装,但如今却在民航广泛被使用,除了机务,机场货物装卸工,航班清洁队,以及执行国际航班的空乘机组等,也都要穿上“大白”工作。
事实上在前一版的《运输航空公司、机场疫情防控技术指南》中,民航局就规定,只有负责应急处置的客舱机组、国际/地区航班旅客区域的监察员、更换高效空气滤芯的维修人员、高风险国际/地区航班的保洁人员,被要求穿防护服;而对于涉及高风险国际/地区航班的客舱机组、地服、行李装卸人员,以及消毒人员,民航局认为可根据实际暴露风险和条件酌情选择穿防护服。
然而,不少机场并没有按照这一指南来约束机务在停机坪上工作时的着装要求,而是要求只要服务境外航班和国内中高风险区域来的航班,在飞机落地后,机务就要穿着“大白”进场工作,引导飞机进场,然后在飞机停好后进行一般性检查和维修。
在新的《第九版》中,民航局针对机务维修等地面人员的防控指南进行了特别强调,并将针对这一人群的规定由航空公司部分转移到了机场部分,希望对目前部分机场的“加码”规定进行“纠偏”。
此外,民航局在《运输机场疫情防控技术指南》中,还特别提到了“夏季防暑降温”。要求停机坪区域应设置防暑降温点(休息点),配备防暑降温和急救物资。加强机场应急救护,执勤人员等等现场巡查,及时有效处置中暑人员。
此外,《第九版》还对国际/地区航班机组人员隔离及管理措施进行了调整,根据国际/地区航班机组人员执勤类型实施分级分类精准管控,将入境后14天集中隔离缩短为7天集中隔离,7天健康监测缩短为3天健康监测。
对于这一调整的原因,民航局指出,当前,新冠病毒变异株平均潜伏期缩短,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印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已将入境人员管控调整为“7天集中隔离管理+3天健康监测”,跨境交通工具司乘、保洁、维修等人员为“X+7管控措施”。在前期由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开展的七城市优化试点工作中,按照试点工作方案,对国际运行航班机组人员入境后的隔离管理进行优化调整,取得了较好效果,同时,《指南(第九版)》也对机组在境外过关、驻外期间提出了更加明确的防控要求。
而在旅客及机上服务防控措施方面,《第九版》提出,对于国际/地区入境航班仅提供预包装食品和瓶装饮用水;科学控制机上温度,要求航空器空调系统在飞行期间调至最大新风量,确保舱内空气高效循环;加强盥洗室通风换气,盥洗室每30分钟进行一次清洁消毒(或每2-3人次使用后);机上取消报刊杂志供应,除特殊需求外不再提供毛毯、靠枕等用品;为旅客座位口袋中增配防护用品专用垃圾袋,并为安置在隔离区的有症状旅客提供必要的医用防护用品。
(责任编辑:焦点)
- FTX崩溃蔓延担忧加剧!比特币跌至两年最低水平 Coinbase四天跌超25%
- 发布儿童漱口水违法广告,中国轻工业品进出口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被罚10万元!
- 买车人注意!这类乘用车车辆购置税将减半征收
- 钟正生经济分析:疫情冲击趋缓——2022年5月统计局PMI数据点评
- 潘功胜:加快推进金融数字化转型工作
- 又见百亿爆款基金!国泰、中欧、广发基金狂卖258亿
- 突发利好,两大重磅政策落地,汽车板块迎“东风”!
- 三星SDI正为特斯拉等客户测试至少两个版本4680电池
- 交行上半年业绩喜人:建设数字化新交行 保持先发优势
- 小米诉争“xiaomi”商标失败!法院称小米的知名度不能简单延伸
- 崔东树:预计2升以下车购置税减半政策会增量200万台
- 北京丰台:5月31日0时至15时无新增感染者
- 郑眼看盘:多空分歧减弱 两个策略应对行情
- 法国通胀率再创新高 欧洲央行加息讨论再添一把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