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人造太阳”核心部件完成首件制造
全球最大“人造太阳”建造获得新进展。人造太阳
11月22日,全球中核集团发布消息称,最大制造全球最大“人造太阳”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增强热负荷第一壁完成首件制造,核心其核心指标显著优于设计要求,部件具备了批量制造条件。完成
这标志着中国全面突破“ITER增强热负荷第一壁”关键技术,首件实现该项核心科技持续领跑。人造太阳
增强热负荷第一壁是全球ITER的核心部件,被喻为ITER的最大制造“防火墙”,它直接面对芯部一亿度高温等离子体,核心涉及聚变堆建设的部件关键技术。
核聚变被认为是完成人类的终极能源。人类当前对聚变反应的首件控制,主要是人造太阳依靠一种环形容器,通过约束电磁波驱动,创造氘、氚实现聚变的环境和超高温,实现受控核聚变,这种装置被称为托卡马克(Tokamak)。
因太阳的光和热来自内部的热核聚变反应,可控核聚变装置被称为“人造太阳”。
ITER是目前世界规模最大的核聚变项目,也是影响最深远的国际大科学工程,联合中国、欧盟、印度、日本、韩国、俄罗斯、美国七方共同参与建造。
中国于2006年正式签约加入该计划。2008年,中国全面开展ITER计划工作,承担了其中约10%的研发制造任务。
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承接了ITER增强热负荷第一壁全尺寸原型件研制。在成功批量制备增强热负荷手指部件后,该公司与贵州航天新力科技有限公司合作,解决了一系列技术难题,最终完成部件的焊接装配。
中核集团称,中国团队领先国际完成ITER增强热负荷第一壁的首件制造,再次为ITER关键部件的研发取得实质性工程突破。
中国也在研制自己的新一代“人造太阳”。
10月20日,中核集团发布消息称,中国新一代“人造太阳”(HL-2M)等离子体电流突破100万安培(1兆安),创造了中国可控核聚变装置运行新纪录,标志着中国核聚变研发距离聚变点火迈进了重要一步。
(责任编辑:综合)
- (权威解读)自信自强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
- 北向资金净流入11.45亿元,沪股通净流入14.67亿元
- 北京朝阳:6月9日14时起全区各歌舞娱乐场所、网吧暂停营业
- 海关总署:前5月中国进出口总值同比增8.3%
- 俄总统普京对戈尔巴乔夫的去世表示哀悼
- 国家卫健委:如将10合1混采管进一步多管混检 存在阳性漏检风险
- 北京海淀区:6月6日以来去过这几家酒吧,请立即报告
- 出现核酸采样十混一阳性,北京朝阳劲松六区今晨临时封闭
- 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发布最新公告!
- 赣粤高速多元化“添乱”
- 市场分析:美元升贬关联因素敏感 月内难见底部
- 中疾控:环境样本中检出核酸阳性不代表环境样本中一定有活病毒
- 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倒计时,比亚迪打响涨价第一枪
- 1-5月银行间市场民企债务融资工具净融资超400亿 房企债券接续渠道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