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竟控诉:尽管不断被中国欺负,但日本一直克制隐忍
又到“奇文共赏”时刻,日媒日本媒体“Tokyo Review”今天(6日)发表了东京大学研究员Paul Nadeau的竟控评论文《日本是如何“克制”“反华”情绪的》。
这篇文章真是诉尽让人大开眼界,文中竟然大言不惭地声称尽管不断被中国“欺负”,断被但日但日本一直“克制隐忍”,中国“按住”了日本国内的欺负“反华”情绪。
其更进一步表示,本直虽然中国人总是克制和日本人“对着干”:他们不吃福岛核食、抗议日本人参拜靖国神社……但“得益”于日本政府在中国问题上“保持理智”,隐忍并把对中国的日媒“担忧”只集中于中国政府,在日华人才能免遭像美国亚裔那样受到歧视、竟控仇恨攻击。诉尽
据文末介绍,断被但日这篇文章的中国作者是东京大学未来倡议研究所的项目研究员、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SIS)的欺负客座研究员Paul Nadeau。他曾在日本国会中任职秘书,还担任过美国前参议员奥林匹亚·斯诺(Olympia Snowe)的外交事务和贸易工作人员,其撰写的评论文多次发表在美媒《国会山报》、“外交官网站”等。
Paul Nadeau过去就喜好写一些诸如《美国应向日本学习和中国的相处之道》、《日本能否经受住夹在中美紧张关系之间的考验?》、《是时候赞扬日本对COVID-19的应对了》等“鸡血文”。
这回换风格了,他新出炉的这篇“大作”,通篇都以一股“憋屈小媳妇”的口吻控诉中国政府蛮横霸道“欺负”日本,而日本纵使再“委屈”仍是“隐忍克制”,还在极力“控制”日本民间的“反华”情绪。
文章先玩了一波“拉踩”,称近些年美国国内“反华反亚裔”暴力事件频发,这主要是因为美国政客和媒体没有“克制”“反华”情绪,一直直白不加掩饰地强烈表达他们对中国的不满和抨击。某种程度来说,这变相引导了美国社会滋生“反华反亚裔”情绪。
话锋一转,Paul Nadeau表示,我们日本就不一样啦,我们可是“大大的”良善啊!
他写道,虽然美国受到来自中国在经济、军事和政治方面的挑战,但日本面临的中国“威胁”比美国更甚。随后就开始胡诌,数落起中国:像什么所谓中国对日本“领海”和“领空”的多次“入侵”、中日钓鱼岛“主权争端”、中国抵制日本福岛核污染食品、中国反对日本人参拜靖国神社等等。
然而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中国抗议“拜鬼”是在警惕日本军国主义死灰复燃,日本核食禁令也是出于对中国人民食品安全的考虑……Paul Nadeau倒是本末倒置,贼喊捉贼地把锅全扣在了中国的头上。
他还夸夸其谈道,即便中国如此和日本“找茬”,但是日本国内却没有出现明显的“反华”言论或伤害在日中国人的暴力事件,其逻辑感人地表示这主要得益于日本政府在中国问题上的“理智”和“克制”,将对中国的“担忧”限制在中国政府身上。
文中宣称日本政府缓解两国紧张局势的一个关键战略是,在高层留下遏制冲突的官员,而不是激化矛盾的人。其举例称,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曾叫嚣要让日本自卫队成员驻扎钓鱼岛,但上台后他就不再如此激进表态,以此来证明日本政府的“隐忍”。
这个话术倒是“完美”避开了安倍前阵子近乎撕咬中国的“反华”言论,在台上不敢说的那些话,下了台就放肆起来,他不断口出狂言称“不要低估日本‘守卫‘钓鱼岛的决心”、“台湾有事等同于日本有事”。接连对华进行恶毒诽谤中伤,赤裸裸表明他正在为煽动日本和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敌意而不遗余力。
文章最后才轻描淡写地提了一嘴,称也有观点认为,有的时候日本民众对中国的反感情绪并不是因为中国本身,而是对日本当局政府“无能”感到担忧。他们深深感受到了中国对日本的巨大“威胁”,才把对国内社会问题的不满转变成对中国的抨击。
不过,这一小段内容不足以拉回整篇文章倒打一耙的主要论调,如此混淆是非、颠倒黑白的“装无辜”,愣是把两国关系中的日本塑造成了好一朵“盛世白莲花”,属实是活久见了……
(责任编辑:知识)
- 今年汽车销量有望 达到2700万辆
- 硬刚特斯拉,华为问界汽车降价!
- 纽约黄金期货周三收高0.1% 创8个月新高
- 黄光裕再度减持国美零售 持股比例降至13.32%
- “工业上楼”契合升级换代需求
- 开年调研步伐不停 外资巨头上调A股评级
- 特朗普集团因税务欺诈被判处160万美元罚款
- 无锡银行业绩快报:2022年净利同比增长27%
- 外交部:将中巴经济走廊打造成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示范工程 更好造福两国人民
- 发挥金融力量 推动经济开好局起好步
- 海关总署:2022年对东盟、欧盟、美国进出口分别增长15%、5.6%和3.7%
- 外交部发言人:中国疫苗是安全、有效的
- 韩国第三季家庭负债总额再创新高,连续38个季度保持增势
- 银保监会:研究出台保险公司监管评级和分类监管制度 坚决整治恶性竞争乱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