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专业医疗人员仅为51人,方舟云康的慢病管理是“卖药”生意?
作者:壹零
11月21日,卖药方舟云康控股有限公司(下称“方舟云康”)在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材料,内部申请港交所主板上市。专业舟
根据招股书显示,医疗方舟云康旗下的人员人方方舟健客是一家线上慢病管理平台,为慢病患者提供一系列慢病管理服务,慢病主要包括三类业务。管理其中,生意综合医疗服务是卖药指患者通过平台与医生线上复诊、开具处方;线上零售药店服务是内部向患者提供医疗保健产品、医疗器械等;而定制化内容及营销解决方案即为制药公司提供广告营销服务。专业舟
2019-2022年上半年,医疗方舟云康实现收入分别为3.03亿元、人员人方11.61亿元、慢病17.60亿元与9.91亿元,管理保持了增长态势,但增长幅度逐渐减小,从2020年的283.21%到2021年的51.58%,再到2022年上半年仅为30.65%。
而在收益方面,方舟云康的表现更加不容乐观,三年多的时间以来亏损一再加深,分别为-1.30亿元、-0.9亿元、-3.04亿元与-2.11亿元,三年半累计亏损超7亿元。
慢病管理=卖药生意?
与方舟云康在业务模式、成立时间、规模大小等多方面相近的互联网医疗赛道公司不在少数,包括圆心科技、智云健康、思派健康等。这些公司的业务虽然在特征与定位方面各有异同,但从收入结构来看,却不约而同是由卖药生意所支撑。
以2021年数据为例,圆心科技的最大业务占比达到94.6%,为“院外综合患者服务”,向普通患者提供以处方药为主的售药服务以及向第三方零售药房、药品经销商提供的药品批发服务;智云健康的最大业务占比为68.5%,为向医院与药店销售医疗用品;思派健康的最大业务占比为90.3%,为特药药房业务。
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公司在其定位与宣传上却往往会避开其“卖药”实质,而是以“科技”、“健康管理”、“解决方案”之名为其进行标榜,在资本竞相追捧的热潮中,试图向市场讲出一个关于“互联网医疗”新故事。但从收入结构方面显而易见,“卖药”之余的业务所占的零头,填补了谁的谎言?
圆心科技业务涉及医药、问诊、营销、保险及医疗信息化等多个领域,但三冲港股难破局;思派健康要打造“医+药+险”闭环,但三年亏超57亿的盈利能力不免受到市场质疑;而智云健康的业务模式与方舟云康更为相近、甚至更胜一筹,“用SaaS进行数字化赋能解决慢性病管理问题”看似拥有无限想象空间,可上市即破发的魔咒下,对比开盘价30.5港元/股,今日收盘15.68港元/股的腰斩价格向市场证明了一切。
靠“卖药”支撑营收,是当前一众互联网医疗赛道企业的通病,方舟云康也在劫难逃。
方舟云康成立于2015年,于同年获得了获得了线上药店牌照,其线上零售药店服务的实质即为“卖药”业务。根据招股书显示,2019-2022年上半年,该项业务占比分别为73.4%、74.5%、57.5%与62.8%,始终为方舟云康支撑营收的最主要业务。
资料来源:招股书低毛利叠加营销高企 三年半累亏超7亿
而以“卖药”为主的业务实质带来的另一重通病则为较低的毛利。仍以2021年数据为例,圆心科技销售药品业务的毛利率仅为6.9%,智云健康为10%左右,思派健康为5.9%。
而在方舟云康的已销售药物中,以处方药居多。根据招股书显示,在超208,700种药物
SKU中,其中约61.3%为处方药,约38.7%为非处方药。2019-2022年上半年,处方药商品交易总额分别占总商品交易总额的87.3%、85.7%、88.9%与86.1%。
以处方药为主的“卖药”业务,获利空间较小,对于方舟云康整体的毛利率带来了一定拖累。根据招股书显示,2019-2022年上半年,方舟云康的线上零售药店服务毛利率分别为13.0%、19.0%、15.3%与15.7%,再加上毛利率更低的综合医疗服务业务的一同拖累下,公司整体毛利率分别为14.2%、18.1%、12.5%与15.3%。
资料来源:招股书低毛利之下,企业还需要较高的营销投入以获取客户流量, 以“薄利多销”,实现订单达成,以收回成本,创造盈利的可能。在这样的模式下,方舟云康的销售费用居高不下,且呈现上升趋势,在2019-2022年上半年分别为0.86亿元、1.83亿元、3.09亿元与1.59亿元。进而导致公司亏损一再加深,近年来净利润分别为-1.30亿元、-0.9亿元、-3.04亿元与-2.11亿元,三年半累计亏损超7亿元。
而高企的营销投入结果如何?在招股书中,我们看到方舟云康平台用户数量确有增长,由2019年的70万名逐渐增长至2022年上半年的290万名,但在付费用户转化率以及用户活跃度方面 的指标表现方面带来的贡献则较为有限。当前,方舟云康的付费用户平均留存率仅为59.4%,活跃用户至付费用户于H2H服务平台的转化率仅为35.2%。
此外,方舟云康的一项业务愿景以慢病管理为核心,为患者提供闭环业务模式的全方位综合慢病管理服务。而慢病管理在中国涉及到各级医院、药房、制药公司、保险甚至政府监管等多方参与,仅覆盖售药、复诊、开具处方等方面或很难覆盖慢病管理的全流程。
根据招股书显示,截至2022年6月30日,方舟云康的H2H服务平台有来自14,800多家医疗机构的超过20万名平台注册医生,约有57.2%的平台注册医生就职于三级医院。医院与医生的数量虽然亮眼,但这些医生仅是借助于其平台,并不能代表方舟云康的医疗专业水平。实际上,方舟云康的内部医疗专业人员仅为51人,占总人数的9.4%。
(责任编辑:综合)
- 日本新任总务大臣被曝存在政治资金问题
- 批台当局“凯子外交”洗脑民众,岛内媒体人喊话佩洛西:不欢迎你!能不能不要来?
- 中国再保险:大地财险上半年保费收入同比增加5.02%约至245.03亿元
- 收评:北向资金净卖出27.52亿元 沪股通净卖出14.07亿元
- 英国一公共服务工会表示,将在新任首相上任首日罢工
- 高仿金融APP“潜伏”:套上正版马甲发福利,1500元可定制
- 中欧班列里程碑 对外合作新征程
- 懵了!A股尾盘突发跳水:万亿巨头掌门人吓坏锂矿股,什么情况?半导体板块盘中异动,景气分化如何选择标的
- 涨价!月销量连续冲过20万辆大关,比亚迪打出什么牌?
- 普惠小微贷款个别月份出现下降?银保监会权威剖析原因
- 中远海控半年大赚647亿元,为何股价却迟迟不涨?
- 科技日报:“雪糕刺客”成真!哈根达斯被检出的一类致癌物是什么
- 世界杯踢进游戏机 球迷的热情能给游戏升温多少?
- 商务部:上半年全国网上零售额6.3万亿元,同比增长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