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部:国家级育制种基地达216个 “十四五”末供种保障能力将提高到80%
原标题:农业农村部:国家级育制种基地达216个 “十四五”末供种保障能力将提高到80%
近日,十四五农业农村部公布了国家级制种大县和区域性良繁基地认定结果。农业农村能力此项工作自2021年10月启动,部国保障经过县级申报、家级将提省级推荐、育制专家评审、种基公开公示等环节,地达认定黑龙江庆安县等96个县(市、个末供种高区、十四五场)为国家级制种大县,农业农村能力认定辽宁省兴城市等20个县(市、部国保障区)为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家级将提加上此前认定的育制100个区域性良繁基地,我国国家级育制种基地达到216个,种基覆盖了粮棉油糖果菜茶等重要农作物。地达这是落实中央种业振兴决策部署、实施种业基地提升行动、提升种源供给保障能力的一个重要举措,是2013年认定国家级杂交水稻和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以来首次进行动态调整,并适当扩大认定规模。
此次基地认定坚持大稳定小调整,按照申报县(市、区、场)良种综合生产能力严格遴选、优中选优、有进有出。在作物范围上,落实中央稳定粮食生产和扩种大豆油料要求,适当增加了水稻、小麦、大豆、油菜制种大县和区域性良繁基地数量。在区域布局上,重点支持优势产区,兼顾不同生态区用种需求,扩大了南繁冬夏繁基地范围,安排了东北极早熟玉米、西南热带血缘玉米制种基地。根据基地考核评估结果和有关方面发现的问题,此次认定取消了少数产能下滑严重、制种大县奖励政策实施不力的县(市、区)的国家级制种大县资格。
“十三五”期间,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有关方面支持下,累计安排中央资金50多亿元支持制种基地建设,满足了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70%以上用种需求,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撑。“十四五”期间将持续实施制种大县奖励政策和现代种业提升工程,提高基地规模化、机械化、集约化、标准化和信息化水平,力争到2025年国家级制种基地供种保障能力达到80%以上。
(总台央视记者 王凯博)
(责任编辑:知识)
- 中加基金:迎冬小雪至,医药新基暖心发行时
- 人民日报观象台:中国守护和平贡献“值得大书特书”
- 恒瑞医药营收净利首次双降:一年砸62亿死磕创新药,50万股民伺机抄底
-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王一鸣表示: 须力保二季度经济增速重返5%以上
- 《阿凡达2》内地定档12月16日,还能带来电影视觉革命吗
- 美欧多种先进武器现身乌克兰,乌已成新武器的试验场
- 资本市场开放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三年A股市场引进外资超8000亿元,全球资本增配中国市场潜力仍大
- 水泥行业 二季度有望扭转“颓势”
- 北京:疫情高发多发的区进一步降低社会面活动度
- 中新升级自贸协定是世界的福音
- 4天贬值超千基点!人民币汇率重回6.5,对普通人、股市有啥影响?
- 俄国防部:马里乌波尔局势已正常化
- 日本新任总务大臣被曝存在政治资金问题
- 京东燕郊样本:重新定义“自营”